
近日,各大媒體報道稱大紅袍遭游資炒作,在廈門炒到十萬元一斤的天價。記者走訪北京著名的馬連道茶葉一條街發現,京城的大紅袍已漲價三成,但這一漲價是受天氣等因素影響。
專家指出,按以往規律,廈門的價格暴漲趨勢將在半年后才傳到北京,明年大紅袍的售價預計將漲三成。
探訪 普遍漲價 但屬“自然原因”
在馬連道茶葉一條街,有近兩成商戶打著大紅袍招牌或者廣告,記者今天走訪了多家售賣大紅袍的茶店發現,最貴的是一款“華祥苑專供大紅袍”,約合7萬元/斤,而最便宜的大紅袍約100元/斤,但是來買大紅袍的顧客卻是寥寥無幾。
茶商們普遍反映,今年大紅袍的價格在去年的基礎上漲了30%。不過,這并不是受廈門大紅袍價格暴漲的影響,而是因為今年4月至6月,武夷山地區遭受水災,大紅袍減產,生產成本提高所致,屬于“自然原因”。
北京福建茶葉商會執行副秘書長汪朝江表示,根據以往的經驗,近些年來,廈門茶葉市場的大紅袍價格波動,傳導到京城比較慢,預計到明年春季才能有明顯影響,屆時大紅袍的價格還將上浮30%左右。
雖然預期還得漲,但汪副秘書長表示,目前京城茶商囤積的可能性并不大,這主要是因為目前大紅袍在京城的占有率不超過一成。“屬于知名度高,但認可度不高。所以再漲,更賣不動了,盲目囤積容易砸手里。”他說。
分析 在京不受寵 蓋因“血統”亂
據介紹,大紅袍不被京城消費者所認可,還有一個原因是其品種混亂。
售賣大紅袍多年的趙老板說,大紅袍按產地分為正巖(武夷山地區)、半巖(武夷山周邊地區)等,消費者很難區分。
據了解,武夷巖茶共有數百種,大紅袍只是其中的一種,消費者極易弄混,經營大紅袍生意的茶商完全變成了“憑良心賣”。
汪副秘書長則介紹說,大紅袍原本指的只是一種茶,后來武夷山政府為了更好地推廣武夷巖茶,將大紅袍的概念放大,現在廣義上的大紅袍包括肉桂、水仙、奇蘭等多種武夷巖茶。因此,對品茶者而言,買“大紅袍”更成了技術活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