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磐安縣農發茶葉專業合作社茶廠車間里,一位身穿工作服,戴頂黑色鴨舌帽的年輕姑娘,正在炒茶。很難相信,她就是這家擁有445戶社員的合作社理事長,更難以置信的是,她創立合作社時,才20歲,是中南大學計算機專業在校學生!
如今,24歲的她已發展社員445戶,輻射帶動周邊農戶800多戶,核心基地500多畝,連接基地4500畝,每年帶動社員、農戶增收1萬多元。王渡丹先后被評為金華市十佳共青團員、磐安縣創業先鋒。
愛美原本是女孩子的天性,然而這位顯得有些另類。有些凌亂的長發、隨意的穿著、還有黑眼圈。“春季是茶葉采收加工季節,忙得像機器,沒時間兼顧了。”王渡丹眨了眨帶血絲的眼睛說,“兩個月來,每天早上3點多鐘,起床烘制前一天收來的鮮茶葉,然后檢修炒茶機,炒茶、采茶、購茶……等上床睡覺都要晚上10點多了。”
辛苦勞作讓王渡丹的言行顯得很成熟了,只是年輕的臉龐透露出了她真實年齡。因為自己年紀小,光說不做難以服眾,所以管理合作社和茶廠時,更需要自己帶頭做。“采茶、炒茶、銷售,小王樣樣都是一把好手,我們出去的茶葉,客戶都很放心的。”一位老員工說,“就連規章制度制定、財務管理等業務都很熟悉,讓我們很佩服。”
除了吃苦耐勞,這位1.67米身高,看起來文靜、瘦弱的女生還有一股不服輸的勁。王渡丹從事農業最初的原因就是覺得父親的經營方法不合理。王渡丹父親王松民從事茶葉購銷20多年,每年春茶上市時奔跑于磐安和新昌兩個茶葉市場,收購、轉銷干茶。“爸爸做的就是簡單販銷,利潤率低,不利于磐安茶葉品質提升,對其他茶農帶動力也有限。”王渡丹說,她就是要改變傳統的營銷方式,走規模化、標準化、專業化、綠色化和品牌化的現代生產管理模式。
在多次勸說父親改變銷售模式無效后,王渡丹決定自己做給他們看。承包茶園、吸收茶農入社、購買茶機……創業之初艱辛可想而知。2009年合作社盈利甚微,很多社員紛紛退社,多數庫存茶葉只能通過父親轉手。看著比自己還憂愁的父親,王渡丹幾度想打退堂鼓。
王渡丹學的是計算機專業,理想就是在大城市IT企業上班。每次跟同學聊QQ,看到大學室友工作照,心理難免有些懊悔:“看她們個個坐辦公室,當白領,工作之余談感情、聊時裝,生活豐富多彩,而自己整天窩在山村,沒日沒夜,灰頭垢臉,整個快變成黃臉婆。”
但一段時間思考后,王渡丹堅信自己的選擇,并決心走下去。對女兒知根知底的父親改用激將法:“咱們比比看,如果連著三年你賺的錢比我多,我就服你,并歇了我那頭,給你打工,以實際行動支持你。”
這一招果然奏效,為了與父親一競高下,王渡丹通過大量的調查和考察工作,查找失利原因。2010年,她引種良種茶、參加各類展會、爭創茶葉著名商標、開網店,甚至將父親茶廠普通會客廳改成品茗閣,增加茶文化內涵。當年,產品還打進北京、上海等全國10多個大城市連鎖超市,整年盈利幾十萬,基本與父親持平。
今年,一次展銷會上,在王松民平時收購市場價只有400元一公斤的茶葉,王渡丹賣1800元一公斤還很搶手。“我服了女兒!”王松民露出欣慰的笑容,“我一年忙到頭,還不及女兒做兩個月收入高。”現在,王渡丹已開始準備產夏秋茶,決心在拉長茶葉產業鏈上下工夫。“我的目標是讓茶農增收1.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