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午又稱“端陽、重午、重五”。我國的人們在端午節都有吃粽子、插艾蒿、賽龍舟等習俗,然而,有很多地方除了吃端午粽外,還有一個非常獨特有趣的喝端午茶習俗。少數民族制作的各類端午茶芳香自然,其性平和,有益思提神、強身健腎、芳香化濕、清熱解暑、生津止渴、解表和中、御防感冒等奇特功效。
探尋端午茶俗之源 時令茶相沿成習
端午茶與端午節密不可分,其由來在民間有很多充滿神秘色彩的奇幻傳說,有說是春秋戰國時期為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或助吳伐越名士伍子胥的;有說是為紀念孝女曹娥的;還有說是源于古代的祭祖節等等。在千年古縣松陽,自古就有“喝了端午茶、百病都走遠”的說法。端午茶既可以當做日常飲料,也可防病治病,因此,還被當地人稱為“百病茶”、“萬能茶”。其源可上溯于春秋戰國時期,每逢端午佳節,百姓上山采選百草,熬制成茶喝,常年備飲,以防病健身、美容養顏、防暑解渴、驅邪避穢。
端午節,除吃端午粽外,許多地方還在中午餐桌上擺出“五黃”,即黃魚、黃鱔、黃瓜、黃梅和飲雄黃酒。但此物性“劇熱”,所以飲雄黃酒后必然燥熱難當,必須喝濃茶以解之。所以一般人口較多的家庭,總是泡一茶缸濃茶供家人飲用。例如,過去紹興號稱錫半城,端午節中午,箔坊主必置“五黃酒”宴請工人,錫箔師傅喝的酩酊大醉。主人照例泡濃茶供他們解醉,端午茶由此而成為不可缺少的“時令茶”,相沿成習。
傳承正韻好工藝 情深意“粽”茶更濃
端午期間,也是芒種節氣的到來,意味著夏季炎熱氣候的逐漸開始。古諺語:“芒種夏至天,走路要人牽;牽的要人拉,拉的要人推。”這個節氣,氣溫升高,空氣中的濕度增加,人體內的汗液無法通暢地發散出來,容易感到四肢困倦、萎靡不振。這時候,配上一杯傳統正韻鐵觀音,消暑解乏、清熱降火、提神益思,茶的清香頓時沁入心扉,讓人全身舒暢、精神振奮。
“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這是古時流行很廣的端午節民謠,這說明吃粽子也是端午主要習俗。而今,大魚大肉的時代已經過去,天然綠色粽子已成社會主流,天然五谷的茶香粽更是受到人們健康和養生的青睞。五谷、茶葉、有機茶籽油,不僅是健康的守護,更是心意的傳達!于端午佳節,邊吃著茶葉粽,配上傳統的正韻鐵觀音,好吃不膩,也算是一道美食佳飲吧!
喝茶小貼士:
端午喝茶雖有一定好處,可也有些地方需要注意:
濃茶:飲濃茶可導致失眠、頭痛、耳鳴、眼花,對腸胃也不好。
霉變茶:含有大量毒素。焦微茶:炒制過火的茶葉,營養已經喪失,味道也不好。
隔夜茶:特別是變了味的茶,即使還嘗不出已變味,但其中也多半孳生、繁殖了大量的細菌。
久泡茶:茶葉泡得過久,其中很多對人體不利的物質會被泡出來。
冷茶:茶宜溫熱而飲,冷茶有滯寒、聚痰之弊。
燙茶:茶一般都是用沸水沖泡的,但是不能在過熱時飲用。因為過熱的東西對腸胃極為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