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進一步推進茶產業標準化體系建設,今年以來,景洪市通過改造低產茶園、規范茶葉加工、保護古茶樹、建立標準化示范基地等措施,促進茶葉生產持續發展,實現茶農增產增收。
景洪市有悠久的種茶歷史,茶葉是各族群眾重要的經濟來源,但低產茶園面積達3.5萬畝,制約著茶葉生產發展,該市首先以改造低產茶園為切入點,采取測土配方施肥、擴臺扶埂、病蟲害防治、合理修剪等技術措施,上半年,完成低產茶園改造4520畝,產量由改造前的每畝30~40公斤提高到每畝50~60公斤。開展茶葉初制所達標許可工作,制定了《景洪市初制所達標標準》,目前全市有制茶企業219戶,其中已有20家企業獲得“QS”許可、36家初制所達標。開展古茶樹、古茶園保護,提高群眾的保護意識,對樹齡在100年以上,連片面積在200畝的古茶園和次通老寨“攸樂同知”遺址、勐旺鄉科聯村的茶馬古道等,進行地理標志和遺址保護,做到保護與開發有機結合。開展全國標準化茶園示范基地建設,對基諾鄉基諾山茶廠的茶園,實施茶樹修剪、測土配方施肥、安裝黃色粘貼板等技術措施,在有機茶園的基礎上建成標準示范基地。
截至目前,景洪市茶葉種植面積25.16萬畝,茶葉采摘面積23萬畝,比去年末增長0.08%,生產干毛茶4210.1噸,產值達6677.34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