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鵬城五月,荔枝飄香,喜訊不斷。第六屆文博會圓滿落下帷幕,規模、檔次、專業化、國際化、影響力均在往年的基礎上,取得突破性進展,總成交額首次突破千億,刷新了歷史記錄,極大的推動了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形成了"文化--科技""文化--旅游"的發展模式,搭建起文化與金融對接的平臺。</div> <div> 為傳承文博會精神,將茶博會打造為繼文博會后深圳的又一張城市名片,將于2010年12月16-19日舉行的第三屆中國(深圳)國際茶業茶文化博覽會在往年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并吸收文博會成功經驗,全面推進中國茶產業跨越式發展。</div> <div><strong> 茶業發展,文化先行</strong></div> <div> 文博會打造的是文化產業交融的舞臺,而茶文化是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自上古神農氏嘗百草至今,茶在中國走過了五千年的風雨歷程,穿過自古至今漫長的時間隧道,在中國的土地上飄散著歷久彌堅的淡淡茶香。因此,可以毫無疑問的說中國是茶的故鄉,但是可惜的是這個茶的故鄉卻沒有強勢的國際品牌,茶業的發展也因此成為所有中國茶人深思的問題。而要發展茶產業,文化須先行,因為文化的升值空間和持久魅力暗示著任何企業要想做大做強就不能忽視文化的力量,這一點對于茶業發展來講尤為重要。</div> <div> 為緊跟文博會精神和深圳"文化立市"的發展步伐,深圳茶博會自2008年首次舉辦以來,一直重視茶文化的發展。今年,組委會將聯袂深圳衛視、深圳特區報及茶行業專業雜志舉辦第二屆中國國際茶藝友好邀請賽,共同上演一場茶文化盛宴。在總結第一屆的基礎上,將廣泛邀請浙江、云南、福建、廣東、臺灣等地的茶藝表演隊伍,展現不同地區、不同民族風格的茶藝茶文化。同時,組委會還將邀請日本、韓國、新加坡、摩洛哥、泰國等國的茶藝表演隊同臺獻藝,讓與會觀眾近距離接觸各地特色迥異的文化,并通過國際區域的茶藝交流,推動我國茶文化與世界茶文化的交融,極大的繁榮中華茶文化,在深圳搭建起中國與世界茶文化交流的平臺,以文化的交流,傳承中華名茶,締造國際品牌。</div> <div> 茶文化在我國歷史悠久,茶葉種植業發達,茶工藝品也毫不遜色,北宋初期就崛起的宜興紫砂、聞名于世的景德鎮瓷器茶具、始于清朝的漆器茶具等等,成為中華茶文化在世界舞臺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為全面展示我國茶文化,今年的深圳茶博會設有特色瓷器、木工藝品、紫砂壺展區,招展范圍上囊括紫砂、瓷器茶具、根雕、茶家具等。充分向世人展示我國茶工藝品的藝術成就,一定程度上引發國人的民族自豪感,從而使茶文化深入民心,另一方面促進茶工藝品文化走向海外。從歷史深處走來的中華茶文化經過五千年的沉淀,已經成為中華文化和世界文明的瑰寶。而在這個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茶文化的發展需要創新模式,與時俱進,滿足社會大眾的需求。為此,深圳茶博會承辦單位深圳市華巨臣實業有限公司將眼光轉向快速發展的旅游業,積極尋找合適的政府,共同建設"世界茶鄉",并將其定位于"世界一流的主題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國際茶業經濟合作與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國家茶業農業示范基地",通過旅游業帶動茶文化的發展,并使茶文化實現大眾化,真正走進民眾的生活,進而促進我國茶業的全面發展。</div> <div><strong> 聯姻金融,助茶業騰飛</strong></div> <div> 文博會實現了文化與資本的對接,文交所的成立則又搭建起"文化--金融"的試驗田,有效的解決了我國文化產業發展融資難的瓶頸問題,從而為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插上一雙有力的金融之翼。</div> <div> 對于茶業的發展,同樣需要金融的大力支持。因此,今年的深圳茶博會開始著眼投融資合作,將邀請國內外金融領域的專家、國際風投公司高管及國內知名茶產區領導齊聚深圳,共商金融與中國茶業發展大計,為與會嘉賓產生關聯與創造商業機會的同時,加強中國茶產業信息、科技、規劃、商貿和茶業政策的研究、交流與合作。</div> <div>此外,作為全國創投業最活躍、凝聚力、競爭力最發達的一個地區,深圳本土創投機構達200余家,這對于茶業投融資合作來講,是一個非常有利的條件。深圳茶博會組委會將充分利用這一優勢,通過政府BOOT的融資模式,將有投資能力和投資意向的資金匯聚起來,促成更多的交流與合作,逐漸讓茶業發展與金融資本實現完美對接,為我國茶業發展提供資金上的保證。</div> <div> 第六屆文博會已成功閉幕,而第三屆深圳茶博會蓄勢待發,將推動中國茶業跨越式發展,譜寫茶業發展的新篇章!</div> <p> </p>